为积极响应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了解武汉高校的文化战“疫”举措,2020年8月,永利yl23411的八名学生组建了“文心同战疫,青春筑江城”实践团队,于线上共同探索武汉高校抗疫中的文化力量。团队以公司文化战“疫”举措为参考,通过线上共同讨论、分组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联合高校座谈等方式开展“云调研”,旨在探讨青年大学生在文化战“疫”中的形式类别和创新,探索更为有效、新颖的文化战疫的方式。
“文化战‘疫’”是一个新名词。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现阶段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隔不断知识、文化的传播与分享。武汉高校大学生以“才”为刃,以“艺”战疫,以“文”暖心,精心创作出包含朗诵、摄影、海报、书法、漫画等多类别战“疫”主题文化作品,通过品书鉴诗、编文辑册、线上家教等各有特色的活动形式助力文化宣传,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引导学生以己之长助力文化战疫,为这场生命健康保卫战保驾护航。
线上讨论议选题活动搜集困难重
2020年暑期,在永利yl23411学工办老师的号召下,以永利yl23411青年传媒中心成员为主体的八名学生组成了一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鉴于永利yl23411专业特点以及疫情期间开展的大量思想文化工作,在多次线上讨论和大量文献查阅后,团队着眼于“文化战‘疫’”这一关键词,聚焦武汉各高校抗疫文化力量。
武汉市共有86所高校,本次调研以8所部委高校及15所本科高校为主要对象,每名团队成员负责搜集两到三个学校的文化战“疫”举措。为了不耽误调研进度,活动信息的初步搜集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面对大量的网页信息,团队在资料搜集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例如部分高校官网无法浏览数月前的新闻资讯,团队成员便只能将目光转向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然而,高校院系众多、媒体账号庞杂,很难做到准确全面地列举高校各项举措。再加上“文化战‘疫’”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晰,团队成员在活动的筛查和类别的划分上也经常存有疑惑。
队长彭云朵汇总了团队成员的活动搜集成果,再次组织大家进行线上语音讨论,共同答疑解惑。大家发现,除线上家教、文艺展示等常规性活动外,各大高校中不乏文化战“疫”的创新之举,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报道“接龙”、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的线上家风抗疫活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语言服务队”等。
调查问卷见端倪资料重整思绪涌
实践团队以永利yl23411“鉴一首好诗”“品一本好书”等一系列文化战“疫”举措为参考,向包括大学生、战疫工作者、文化活动受益者在内的广泛社会各界发放线上问卷调查,探索青年大学生文化战“疫”的实践情况和看法,总括答题者对文化战“疫”活动改良的建议等。
在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和专业背景后,团队成员发现高校学生在疫情期间都存在阅读、上课等多方面文化需求,多半学生都是通过学校途径参与到文化战“疫”活动中来,其中,文史哲学科的武汉高校大学生明显更为关注文化战“疫”系列活动。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大多数高校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文化战“疫”,开展各项线上活动。然而,据学生反映,高校在举办这些问题时也存在一些“通病”:活动形式较为陈旧常规,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社会影响力不足等。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前期活动搜集,团队在之后的资料重新整理中更加地得心应手:在各个网站上以关键词搜索新闻资讯,汇总活动的图片和文字,再将各种活动按照校级、院级,常规类、创新类等多种依据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团队深感文化战“疫”活动的影响力度还不够,如何让学校更加高效地开展文化战“疫”活动?如何让文化战“疫”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和有趣?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传播文化力量的行动中来?这些都是团队后期进一步深入和探讨的问题。文化润泽心灵,文化战“疫”一定有更为广阔的未来。
文院师生齐聚头挖掘战疫深内涵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能够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块面包,我觉得我有一种幸福感,我对那些战斗在一线的人表示敬意。”永利yl23411教师黄斌从事古汉语教学之余,还对中国戏曲颇有爱好与研究。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使黄斌深受触动,他常与朋友通过填词谱曲、演唱戏曲的方式致敬抗疫战士,并鼓励周围的亲朋好友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他积极参与武汉高校的楚剧联谊会,以楚剧的形式致敬最美逆行者,其作品在上海市电视台、“湖北之声”以及各大自媒体平台相继发布,引起较高关注。“死者需要缅怀,生者需要鼓舞。我们歌唱不是为了掩饰悲情,而是为了奋起抗争!”他与经典诵读小组和戏曲交流小组的学生进行线上座谈,同时带领读书会参加庚子春京汉联谊,以抗疫为主题写诗填词,在学校平台共发表11篇作品。
在积极投身文化战疫的同时,黄斌呼吁大家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战疫中的文化力量。“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难道要拉着年轻人和我一起哭吗?我希望年轻人可以生活得更快乐。希望大家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文化战疫。文化战疫是生活的需要,是正常的情感表达。”黄斌表示。他所熟识的老艺人一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在面对后辈时表现的更多是阳光而不是悲哀。他深受触发,决心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自己的后辈。“在悲情时歌唱,不是以压抑悲情为目的,而是希望帮助人们从悲情当中解脱出来。歌唱者不是在压抑别人的悲情,而是希望生者能够与悲情和解,努力生活。”黄斌说。新学期做好复学复课准备的同时,他还为学生的吟诵比赛作品精心谱曲。
“我们的吟诵作品由陈敦源老师作词,黄斌老师谱曲。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永利yl23411教师曾祥喜介绍。“吟中华经典,做时代青年。”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经典与红色文化,培养新时代青年,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联合校内外多家单位,邀请全国高校同道,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文院教师曾祥喜带领一批优秀学子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诗词吟诵活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悟家国情怀。据了解,本次吟诵作品中吟诵与表演兼容,且以战疫为主题。通过吟诵传递诗词作品的声情美与意境美,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
实践团队成员与吟诵团队展开交谈,参与朗诵的同学纷纷表示很高兴借助此次机会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战疫中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开展文化战疫尽量以线上活动为主。当然在可控可防的范围内开展一定的线下文化战疫活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曾祥喜表示,带领学生团队参与此次比赛对她而言是新学期的新挑战,亦是新学期里开展文化战疫活动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五大高校共献策探讨战疫新形式
“非常感谢贵校的分享,通过了解贵校在文化战疫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们在提高校园文化战疫参与度方面有了新的思路。”
9月6日至9月9日,实践团队成员先后与江汉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学生骨干以“武汉高校中的文化战疫力量”为主题,结合院校在文化战疫方面的实际举措展开座谈交流。实践团队成员在已有调研报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高校的文化战疫特点制作PPT展示,并草拟发言稿。座谈会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参会成员自我介绍,优秀文化战疫活动介绍,交流畅谈,合影留念。团队成员从“品书鉴诗,传递战疫温度”“授业解惑,凝聚战疫力量”“编文辑册,散发战疫光芒”三个角度介绍永利yl23411全体师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文化战疫、积极服务社会、输出文化产品,对于文化战疫形式创新、如何鼓励更多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进行文化力量的鼓舞,以及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展学生活动三个问题与四所院校进行探讨。
据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尹奕佳介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被新媒体取代,活动形式革新也是文化战疫的大趋所致。她建议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文化创作,尝试用视频、音频、H5等新型文化传媒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征文、手抄报等活动形式。“本校四月季风暨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特别活动除了保留传统的征文项目外,还特别增加了平面设计、音频、视频三类作品的征集,鼓励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电子设备来进行创作和辅助创作,即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能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与可视性。”尹奕佳表示。 实践团队成员对此感悟颇丰,纷纷表示文化战疫的形式创新还需更全面思考、勇敢尝试,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感。
“文心同战疫,青春筑江城”——探索武汉高校抗疫中的文化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本次实践活动为期14天,主要经历了整合信息与梳理资料、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实地走访与高校座谈三个阶段。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武汉高校学子结合专业特长创作抗疫作品、举办文化战疫活动涵盖海报、插图、视频、音乐、诗词、书法等各类形式,以yl23411永利集团、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武汉高校充分发挥所长传播战“疫”正能量。但当前高校文化战疫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实际效果不足”“持续性较差”“形式有待创新、资源有待更好整合”等问题也受到实践团队成员关注。同时,团队成员积极组织举办五所高校座谈会更是在加强高校文化战疫联系、汇聚高校文化力量上迈出了一大步,来自五个院校的学生骨干就文化战疫进行深刻交流分析,为后疫情时代中进一步深化高校文化战疫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