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教授来院开展专题讲座
作者:伍守卿        编辑:研究生会        发布时间:2018-04-16        来源:永利yl23411         点击:


4月14日下午,第262期人文讲坛在逸夫人文楼B5018展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永利yl23411朱万曙教授为公司学子进行了《空间维度与中华文学史研究》的讲座。

朱万曙教授从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现状入手,针对当前中国文学史偏重时间纵向性研究以及目光较多集中在汉民族文学史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学史的研究要想有新的突破,应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对文学空间维度的拓展研究,以推动文学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首先,朱万曙教授认为,要关注“中华文学”的空间延伸。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汉民族的文学,同样也有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学。例如元代、清代的许多少数民族作家,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同时,汉民族的文学家也在不断地同少数民族作家进行着文学交往,各民族的文学也在互相渗透中不断促进、发展。元代的皇帝为少数民族,同时也从事汉语文学的创作,这样必然会将少数民族的元素同汉民族文学联系起来。因此,应当构建起“中华文学”的文学史观,将视野延伸至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学领域。

其次,研究中国文学史,可以将目光投向同一时间(时期)不同空间的文学呈现。朱教授认为,作为心灵表达的文学活动,往往是在同一时间或时期内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展开,表现得丰富而多元。这种不同空间的文学活动,既呈现为群体式,也成呈现为个体式。例如郑利华的《前后七子研究》一书就叙述了明代文坛的“后七子”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这一时间段在不同空间的群体文学活动。而韩愈和柳宗元,在柳宗元被贬之后,二人的文学创作形成了在同一时间不同个体在不同空间中的差异。“一在偏僻的永州,一在首都长安;一个借山水而消遣人生,寄寓孤愤之情,一个在复杂的政治中心力图有为而实不可为。”这也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角度。

朱教授还讲述了“不同空间文学品质的差异”。以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中的经典论断为引,以汤显祖和沈璟二人为例进行论证。汤显祖和沈璟都是我国明朝时期的著名戏曲创作家。但是二人在戏曲创作理念上却产生了的差异,沈璟在创作时严格要求曲目与唱腔的和谐,而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文辞的优美。这可以从二人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寻求线索。不同的环境中所感受的戏曲文化不同,是产生二人对戏曲创作是否谐律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朱万曙教授认为,关注空间维度对文学史的研究,可以打破时间维度的局限,使得文学史的研究变得立体化,更加丰富,多元。文学史也会变得更有生气与趣味。各位学子听完后受益良多。

(朱万曙,1962年生,安徽省潜山县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永利yl23411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评审组专家。)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安全认证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