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教授作客永利yl23411,在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为公司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比较语法与形式句法”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永利yl23411经理张鹏飞教授主持,石锓、金克中、邱庆山、马晓娟、魏雪梅、胡平、陈金秋等老师和语言学类硕博研究生参加,武汉大学的萧国政教授、张延成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赵琛老师及两校部分研究生前来参加了报告会。
邓思颖教授以“什么是语法”开启讲座,即要从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寻绎共同的结构、规律,通过中英文的中补、状中结构的观察,描写其共性和差异,进而指出形式句法就是要找出语言结构的组合规则,总结出概括性和预测性的规律。
讲座从形式句法的视角出发,重点比较了三类问题:普通话与粤语虚词的使用;汉语普通话、粤方言和英语的与格结构词序问题;全球华语范围内一些词汇所关涉的语法问题。
虚词是汉语非常显性的语法特征,普通话和粤语在使用“了”和“de”等虚词上有其同和异:1.了1和了2,在普通话一些句子中了1和了2合为“了”;在粤语中了1和了2可以连用。2.普通话中“得”有歧义,如:“我们吃得很开心”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意思,但在粤语中表示静态和动态的“得”可以分别用两个句子表示。3.普通话的“de(的、地、得)”在粤语中有不同的分工。可见,方言语料对普通话语法研究有启示作用。
语序是汉语语法又一显性特征。邓教授以与格结构(双及物结构)为例,说明词序在汉语普通话、粤方言和英语中的异同。与格结构的间接宾语主要由介词短语带领,普通话的与格结构有两种形式,粤方言里的与格结构一般只有一种说法,而英语则表现为重块头儿直接宾语后移和动词中心语前移。
在华语圈,有些语言现象看起来是词汇现象,但实际上关涉着语法和语用问题。比如“经已”,在香港通行,但在普通话中却几乎不用,邓教授通过爬梳各种语言辞典、多种语料库和报刊用例,全面探究了“经已”的呈现情况、使用频度、语体风格,以及从词源角度探讨“经已”和“已经”的区别:“经已”体现名词化的过程,“已经”体现重新分析的过程。通过“经已、已经”在全球华语使用的比较研究,包括“点算”“释除”等社区词汇的使用,表明这些语言现象并非纯粹的词汇差异,而关乎语法和语用问题。
讲座过程中,关于普通话和粤语中“了”和“de”的用法、直接宾语后移和动词中心语前移的差异以及“经已”等语言现象的语法解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场师生纷纷就自己的理解与邓思颖教授展开交流。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邓教授一一详细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再次引燃了思想碰撞的火花。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张鹏飞教授总结说:学术研究,材料、方法和思想同等重要!邓思颖老师深耕形式句法和汉语方言特别是粤语语法,成绩斐然,此次讲学收到了用思想引燃思想的效果。
【嘉宾简介】
邓思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系主任,兼任该校联合书院副经理、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研究兴趣主要是汉语句法学、汉语方言的理论分析、比较语法学。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讲座补说】
邓思颖教授此次应邀来武汉讲学,先后在yl23411永利集团、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举行“比较语法学和形式句法”系列讲座。
2024年4月14日(星期日),yl23411永利集团
讲题:比较语法研究与形式句法
摘要: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寻找规律,了解语言的复杂性。语法研究也不例外,尤其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我们可以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次讲座,将从形式句法的角度,选取若干词汇语法差异的例子,包括汉语普通话、粤语等虚词分布、全球华语词汇差异等现象,探讨语言异同的问题,期望能加深对汉语的认识,思考人类语言的性质,也希望通过这次讨论,展示语言学研究的乐趣,激发研究语法的兴趣。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华中师范大学
讲题:浅谈元语言否定的语法问题
摘要:从形式的角度来考虑,表达元语言否定的方式,有句边否定和句中否定两种。至于句中否定,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的特点是通过句法移位产生,以葡萄牙语为代表;第二类通过词缀形成,普通话动词后的“什么”和粤语的“鬼”,都属于这种方式。英语是一种缺乏句中否定的语言,主要依赖句边否定。这次讲座,通过普通话和粤语表达元语言否定的语言现象,展示了表达元语言否定的多样语法策略,并由此探索元语言否定的句法问题。
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华中科技大学
讲题:从制图理论的视角看汉语的边缘结构
摘要:在生成语法学的理论模式下,按照句法和语义的考虑,把功能词分解,准确描绘句法结构。这种以精准方式描绘句法结构的研究方向,称为“制图理论”。制图理论的研究,既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的复杂性,又可为跨语言研究提供一个可比较的框架,了解人类语言共通的特征。这次讲座,以普通话和粤语的句末助词为例,着重探讨汉语边缘结构的句法结构,从而勾画出一个句法研究较为精准的蓝图。
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武汉大学
讲题:汉语标句词再议
摘要:汉语有没有标句词?如果有的话,到底该怎样分析?对于这些问题,文献一直有多种说法,众说纷纭。主流的主张,大致有三种:一、言谈动词说;二、连词说;三、句末助词说。通过这次讲座,我们重新审视这三种主张,并以形式句法学的视角,分析汉语标句词,探索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尤其是考虑到功能词短语在不同层次的词序问题,由此所呈现较为独特而有趣的所谓“梅竹布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丰富我们对汉语乃至人类语言的认识。
审核: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