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金色笔记》读后感
作者:熊卉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6-06-27        来源:永利yl23411永利yl23411青年传媒中心         点击:

因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我第一次听说了多丽丝莱辛这个名字。当时的颁奖理由是“她的作品深入反映了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思想、情感以及文化上的转变”,“弗洛伊德和容格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 、神秘主义 、社会学生物, 以及思辨科学的理论,她对这些社会思潮的兴趣出现在她的小说中, 她的创作成为时代气候转变的记录。

对于《金色笔记》这本书,我除了对其独特的写作结构和自由女性面对的困境有感性认识之外,别的部分都不太能看得懂。这本书没有一般小说的结构,采取了支离破碎的形式而内容又十分复杂,没有恢弘的故事和跌宕的情节,甚至主角的性格样貌追求都是十分模糊的。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作品,这种观点却并不为莱辛本人接受,因而引起许多争议。但这本书确实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女性视角,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女性的生活体验。关于这本书是在写女权主义还是精神崩溃,是自由女性的宣言还是反映女性永远受束缚的主题,向来存在许多争议。

作品中的两个中心人物是安娜和莫莉,一生渴望独立与尊重。安娜和莫莉都曾自诩为新时代的“自由女性”。她们经济独立, 不依附于任何男人 ; 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政治信仰, 不受他人的牵制; 在两性关系上她们也有很大的自由度 ,因此她们认为她们现在的生活是女人们从未经历过的。但在男权文化统治的世界里, “自由女性”其实并不真正自由,因此, 作为自由女性的安娜和莫莉被认为越出了生活的常规, 朋友们把她们看作是蔑视传统道德观的女性, 女人们对她们是既妒忌又仇视。女性要真正获得独立和自由则需付出很大的代价,《金色笔记》 中的男性和女性之间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怀 疑、指责、矛盾甚至是冲突,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攻击和诘笑,却又相互依存。在莱辛看来,男女的世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男人少不了女人,女人也少不了男人。绝对自由的女性是不存在的。主人公安娜自己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她想寻找完美的男人来弥补自己的缺陷,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安娜在非洲左翼团体和英国共产党组织中的种种经历令她失望 ,她的政治信仰逐渐破灭了。作为作家, 艺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也使她失去了对艺术的信心, 她患上了写作障碍症 ,无法去创作任何作品。政治 、 职业和感情方面的重重打击使安娜最终心理崩溃了。结合莱辛的人生经历来看,《金色笔记》也带有她个人自传的意义。虽然莱辛坚决否认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作品对女性独立意识及生存困境的真实描写的确表达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也许这种反对也是莱辛维护女性独立尊严和价值的一种方式。

《金色笔记》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该故事题为《自由女性》,主人公是安娜·沃尔夫。故事是连贯的,但作者把它分割成五部分,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最后两部分之间出现构成书名的金色笔记。它的位置在四本笔记之后,最后一部分《自由女性》之前。女主人公名叫安娜,她同时记了四本笔记,其中黑色的那本写着安娜自己所发表的小说《战争边缘》的内容提要,以及关于这部小说的种种文化商业探讨和规划。这个笔记本中更为重要的内容是它记述了安娜早年在非洲殖民地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红色的那本笔记写着安娜参与共产主义活动的事件和思考 ; 黄色的笔记本里主要是安娜所写的一篇题为《第三者的影子》的小说,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拉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她也在写一部关于自杀主题的小说;蓝色笔记记录了安娜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感想。在安娜和小说中的最后一个情人索尔·格林分手之际,她又买了一本金色日记,对自己和爱拉的生活状况和体验进行了总结。莱辛对这种开创性结构十分自豪的,她说这本小说的主题就是精神崩溃和四分五裂的人格,而这种结构刚好与主题相辅相成,服务于主题。

因为缺乏叙事的连贯性,乍看之下,它像是零乱的、未经艺术加工的文学资料,让读者的阅读难度大大增加,而其艺术性与审美表现力则相对薄弱,意识表达有过于抽象,缺乏层次感的问题。詹姆斯·金德林认为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倡导直接参与政治运动, 捍卫她所支持的共产主义” [的作家 ,“但是她的大多数作品缺乏一种多样的意识 、 一种喜剧感, 对于人类经验中无法进行分类并予以明确定位的内容缺乏观照, 缺乏一种人类的与智慧的深度 。对于社会与政治的责任感的高度投入使她无法全方位展示人类的经验,这“暗示着莱辛女士小说中美学不足的缺陷”。这部小说更多是以形式为主,在场景转换和审美价值上都存在缺陷。那些嗜好阅读离奇的爱情故事或冒险故事的读者对《金色笔记》的情节也一定会很失望: 这部作品表面上支离破碎, 没有连贯的、完整的故事, 激不起一口气读完它的欲望。有人也许还会觉得它不堪卒读, 因为它像一个大拼盘, 各种风味的菜肴胡乱混合在一起, 使人很难在日常菜谱中找到它的位置。莱辛的创作意图不仅在挑战读者的阅读习性,她还采用“让小说结构自己来叙说小说自身”的手法,通过读者重建之后使读者“卷入”小说的叙事空间而难以逃脱。莱辛通过虚拟与真实的暧昧模糊,运用幻觉与现实、时间与记忆的盘根错节,来表达自我与世界的失调症状,并使每个读者不再扮演事不关己的阅读者,而是亲临其中的反思者。

莱辛是一个有极大的文学野心的人,她想用一部小说写出一个多元的世界的精神风貌。在一九七一年写的那篇《前言》中,作者曾坦诚地交待过自己的创作动机:在英国,人们很难找到一部像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的《红与黑》那样全面描写“时代的精神和道德的气候”的作品,鉴于此,她有意要向这些艺术大师学习,为英国文学弥补这一缺憾。《金色笔记》就是为弥补这一缺憾而写的。在写作实践中,她还比她的榜样走得更远了: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司汤达所关注的也只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国家———法国的社会风俗和思想意识。多丽丝·莱辛却试图描写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政治风云与精神气象!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触摸本世纪中叶意识形态的脉膊”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安全认证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